我们在大荔县老年大学
我们在大荔县老年大学
“爱党、爱国、爱大荔、爱家庭、爱自己。”体现了政治建校。许多朋友对老年大学最初的印象便是校园树木葱郁,花草繁盛,清幽宜人。绿化的设计精巧,季节上又富有层次。
既有阳春布德泽,朝露万物晞的勃勃春华;也有焜黄秋节至,寒叶绿长青的坚韧生机。就连早晚来校,景也各有风采,色亦自映横斜。漫步于这样校园,校在林中,楼在绿中,路在树中,人在花中,心静神怡,烦恼自消。
“时序有朝暮更替,树应是枯荣相依,”校长曾这样说。而我当时尚不能窥其全貌,枯与荣,多么极端的两个字眼。但这件事却教会了我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哲理。
学校怡学亭后有一古树,据说已有百年历史。曾也应是陆游诗中“高梧叶密影重重,小院无风暑自空”那般,枝叶苍翠层叠,树下清凉静谧。夏日若在树下乘凉,多是一件美事啊。
憾四季更迭、时光流转。昔苍劲巨树、叶密成荫,今也变成枯木朽株,枝叶萧疏。他要老去了,我是这么想的。
可人与自然的智慧,就硬生生从失败的缝隙中,窥见成功的微光。我们在其周围栽下凌霄紫藤,何旭校长带头精心养护。
等花枝依到树上时,古树竟也萌发了几分绿意。“真可谓是凌紫抱松,枯荣相依,这无疑是人力的奇迹。”我听到有人感叹。
谁说不是呢,新生嫩芽抱树而上宣告生命可贵,干瘪枝头复焕生机回响不屈赞歌。人养树,树育人。想起大家一起植种时的画面,我好似明白了。树有新老传承、枯荣连理,树又抱树;人行言传身教、浇树育人,福来报福。
转头看向学校的报示栏,一面是早年为大荔建设添砖加瓦勤劳工作者的时代缩影;一面是观中国现代化高速腾飞政通人和的美好盛景。
新竹高于旧竹枝,全凭老干为扶持,一方老来一方新。毫无疑问这就是前辈默默奉献,晚辈创新发展传承在老年大学独特的体现:老仍生机焕发,夕阳既红又光,以老为宝,“新”从中来,这就是一种“新”老!
顿然从往复的生活中又能发现许多色彩,看松枝与娇花相映成趣;看学员们生机勃勃,热情洋溢;看两位八旬老人求学不倦,炳烛之明。喜静时亭内书声朗朗,思动时一派勃勃生机。
在县委组织部直接领导下,我们立志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老年大学,省市编办主任来校参观,争取资金为学校加装电梯,校长身体力行在院内浇树育人,防虫树木。
正是秉持积极老龄观与健康老龄化理念,聚焦老年教育资源扩充与体制机制创新,旨在培育新时代“三有”老人,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,促进老年人全面终身发展,增强其获得感与幸福感的具体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