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众号

浅议以改革精神推进老年教育创新发展

内容提要:论文从总结渭南市老年大学创新发展的经验入手,试图阐明以下论点:创新发展是新时代、新任务对老年教育提出的新要求;创新发展必须因地制宜、从实际出发;创新发展是老年教育的长期任务和永恒主题。

关键词:创新发展  新时代  新任务  因地制宜  长期任务和永恒主题

 

改革开放40年来,我国经济、政治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与世瞩目的发展成就。随着社会不断发展,我国老龄化社会特征也日益凸显,截止2017年底,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.41亿人,占全国总人口的17.3%。老龄化社会的到来,给以文化养老需求特征的老年教育事业带来机遇的同时,也面临老年教育社会需求与发展不足的挑战。对一个农业大市、财政弱市来说,如何解决好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,不断满足老同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,是多年来渭南市老年大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。

近年来,渭南市老年大学针对老年教育工作的新形势、新要求,坚持以改革精神为指导,解放思想、开拓进取,实现了渭南市老年大学科学发展、创新发展。目前,学校有分校、教学点4个,注册活动团体42个。共开设7大类19个专业,125个教学班,注册学员5321人次。2015年,参与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“五个十工程.地(市)级校项目”,规范化办学经验在全国推广。2016年12月,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评为“全国示范老年大学”。

渭南市老年大学创新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:

一、创新党建管理模式,助推学校健康发展

加强党的建设工作,既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、加强党的领导的需要,也是落实中央3号文件关于老年大学(老干部活动中心)建设坚持政治性的需要,同时也是满足学员党员政治生活的需要。近年来,渭南市老年大学以学校党支部为主体,临时党支部为补充,坚持党建引领,政治立校,发挥党建“助推器”作用,保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,促进学校健康发展。

1、依托临时党支部,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。老年大学(老干部活动中心)作为广大老同志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,吸引凝聚了一大批老党员来开展学习活动,他们普遍信念坚定,在学的同时还想有所为、做奉献,这就需要把他们组织好、管理好、引导好,使他们能更好“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”。近年来,在市委老干部局和市直离退休干部党委的指导下,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》精神,不断加强党建工作,充分发挥各临时党支部在老党员中的组织、教育、管理、引导和协调作用,助推老年大学(活动中心)发展。目前,学校教学班、活动团队共注册学员5321人次,其中党员1422人,占到学员总数的27%。2017年5月,经过深入调研,在教师以及活动经常的14个活动团体中,成立临时党支部15个。同时,针对教学班学员学习周期长和流动性较大的实际,经市直离退休干部党委批准,成立了市直离退休干部党校,建立健全组织机构,设立党员电教室、活动室、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,对全体离退休学员党员实现了教育管理全覆盖,保证了党员学习活动有阵地、有人管,为老党员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。

2、利用党校党课宣传平台,加强思想政治引领。坚持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常抓不懈,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校的作用,每月举办一次党课,除临时党支部委员、干部职工参加外,其余学员党员采取分专业轮训的形式参加,每期百余人。自去年党校成立以来,先后举办了主题为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历史贡献》、《做心态阳光的模范长者》、《一带一路:中国的强国之路》、《廉政勤政助力追赶超越》、《坚定信仰信念,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》、《走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——十九大精神学习》等党课。通过党校学习活动,引导老党员正确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,客观地分析、看待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、正确对待自己,强化了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。

3、发挥党员干部骨干带头作用,示范带动全员发挥正能量。学校在确定班干部、活动团体负责人时,注意选择政治素质高、群众基础好、为人公道正派的党员和离退休干部担任。同时,从2013年起,配合市委组织部、市委老干部局给市直所有新近退休县处级干部发放老年大学《入学通知书》,鼓励更多的领导干部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活动。这些党员和骨干学员通过自身的影响,辐射带动吸引了更多的老同志融入学习,发挥余热。

4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,促进教学活动健康发展。渭南市老年大学始终坚持把以“让党放心、让老同志满意”作为老年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教学活动始终坚持政治性、科学性、趣味性有机结合。教育引导老同志的思想紧跟形势,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,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通过在班级和活动团队设立临时党支部、开设时政公共课、召开班干部座谈会、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立核心价值观展示墙等形式,教育引导老同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2017年,组织开展了“践行核心价值观,传递爱心正能量”爱心捐赠活动,为贫困盲童赵乐乐募集善款二万八千余元和价值3万元钢琴一台。同时,依托各临时党支部,成立了书画、民乐、戏曲、合唱、舞蹈、模特等8支志愿者服务队并授旗,让他们亮明身份,大张旗鼓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。

二、创新教学管理方式,助推学校科学发展

近年来,渭南市老年大学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,坚持教育与教学并重、服务与管理齐抓的方针,不断创新教学活动管理方式,加大教学研究,探索发展之路。

1、抓规范化管理,提升教学质量。一是不断优化专业设置。坚持以老年学员为本,科学合理设置课程,初步形成了分层设置、门类众多、逐步递进、综合提高的课程体系。声乐、舞蹈、戏曲等特色专业经久不衰,钢琴、电子琴、文史等品牌专业稳中有升。二是强化日常教学管理。坚持要求教师对所带课程制订详尽的教学计划,按照教学时间、内容、目标、进度、措施等五个项目,将年度教学计划细化到每节课,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。逐专业(班)建立《教学日志》,强化日常教学的全程督查管理工作。坚持每学期开学前召开教学工作会,期中召开检查评估会,期末召开总结会,全面落实教学工作任务。三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。坚持“德艺双馨”的标准,选任当地专业领域最具影响和威望的专家、教授担任教师。通过请进来、走出去的方式,邀请名师来校举办讲座、分专业上示范课、组织教师外校实地观摩学习等形式培训教师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。从2014年起,推行教师工作百分量化考核制度,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年度评优和选聘的主要依据。2016年推行了薪酬制度改革。除了基础工资,还将教师的职务、绩效、老年大学的教龄等内容纳入薪酬调整方案,实现了薪酬的差异化发放,充分体现了能者多酬、多劳多酬、优劳优酬的原则,稳定了教师队伍,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

2、抓教学研究,探索发展之路。一是积极探索学制改革。从2016年开始,着手在电子琴、钢琴等器乐类专业进行试点,明确了学制,分设了年级。今年全面实行按年度报名注册,为进一步推行学制改革打好基础。二是注重教学研究。坚持每学年推进“三个一”教学研究模式(即:学校明确一个研讨主题、教师自选一个研究课题、全校举办一次交流活动),将优秀论文连续在校报上摘要刊登。在评选表彰的基础上,择优推荐参加中省市的理论征文活动,并向各涉老媒体投送。为了调动教职工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,学校还对各级报刊采用的论文给予50元至300元不等的奖励。仅2017年,先后有6篇论文被《老年教育》杂志和《中国老年报》等报刊采用,1篇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组织的理论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,全校上下形成浓厚的工作研究和理论研讨氛围。三是重视教学形式创新。积极推进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建设。目前学校共建立教学微信群31个,班级覆盖率达90%以上,利用微信群的形式通知活动、传播知识、点评作业、交流心得,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。坚持每年举办教学观摩,通过优秀教师上公开示范课的形式,及时总结推广教师中的创新模式和先进经验,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。

3、抓三个课堂,巩固教学成果。一是丰富教学内容,深化第一课堂。在抓好日常教学管理的同时,学校开设金秋大讲堂,采取每月一次公开课的形式,丰富课堂教学内容。坚持每学期末举行一次期末教学成果总结展示活动,在2017年10月,还首次举办了“喜迎十九大增添正能量”校园艺术节活动,通过K歌、摄影、诗词创作大赛和戏曲、歌舞展演等9项活动,展示课堂教学成果,丰富课堂教学形式。二是建立活动团体,打造第二课堂。按照“自我管理、自愿参加、经费自筹”的原则,我们先后组建各类活动团体42个,注册学员2270人次。民族乐团、摄影学会、书画院等团体定期开设艺术沙龙和讲座,组织学员切磋交流,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成果。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,活跃第三课堂。自2007年起,学校坚持每年春季开展一次“社会实践周”活动,组织学员走出校门,开展采风、写生、演出等活动;支持活动团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活动,8支志愿者服务队仅上半年就先后在学校、公园、广场、农村举办各类志愿文化服务专场演出20场次。其他活动团体以及部分教学班,年均参加各类演出、比赛、志愿服务700余场次,成为市区公共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,深受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。

三、创新融合发展之路,助推学校转型发展

1、整合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资源,充分挖掘资源潜力。2002年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综合大楼建成后,有关部门明确将部分面积划归老年大学使用。但随着学员的增加,共用阵地的问题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。2014年,抓住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,结合老年大学与活动中心业务交错以及长远发展的实际,他们积极向主管部门和市委领导汇报,寻求支持,经多方努力,2015年3月,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合并,一套机构两块牌子。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合并后,全部资产并入渭南市老年大学。学校校舍面积由1000多平方米增加到5000余平方米,编制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15人。教学资源和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强,为做好老年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2、教学与活动深度融合,注重发挥活动团体的示范引领作用。活动团体是老年学员深度学习、巩固展示教学成果的第二课堂。学校在抓好教学的同时,将学习与活动紧密结合,注重发挥活动团体的作用,并不断向校外延伸。一是鼓励支持,就近就地成立活动团体。注重发挥骨干学员的示范带动作用,一方面鼓励学有所成的学员成立学术团体,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,共同提高艺术素养;一方面鼓励骨干学员,就近就地成立活动团体,辐射带动更多的老年人学起来、乐起来。学校共注册活动团体42个,活动人员2270人次。老年教育学习活动阵地已拓展到整个渭南城区,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二是加强管理,提高活动质量和水平。要求各活动团体按照“自我管理、自我发展、自我服务、自我保障”的原则开展学习活动。学校在不影响校内教学活动的同时,尽可能的给活动团体提供方便,开辟活动场所。并定期选派专业教师给予现场指导,真正把政治性、科学性、趣味性有机结合。三是搭建平台,开展集中展示活动。从2016年开始,每年春季举办一次活动团体教学成果展,既为老同志提供了展示的舞台,又进一步促进了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。

3、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”,探索老年教育资源共享新途径。随着老年大学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,来校学习的老年人越来越多,有限的校舍资源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劲。面对老年教育日益加剧的需求和校舍紧张的矛盾,学校不等不靠,持续整合校内资源并依托社会资源,科学有序地扩大办学规模。一方面积极盘活内部资源,挖潜扩容,完善设施,提高校舍利用率;另一方面坚持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”的理念,按照“科学安排、合理布局、就近入学”和“一校一策”的思路,在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办学渠道方面进行摸索,尝试与机关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、养老机构和企业联合办学,现已开办分校2所,教学点2个,校外教学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,解决就读学员800余人次。办学模式为:由学校安排教师、制定教学计划,合作单位提供教学场地、教学设备并负责日常服务管理,同时也协助学校做好招生报名工作。

渭南市老年大学创新发展的几点启示:

一、创新发展是新时代、新任务对老年教育提出的新要求

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,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,中国也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,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,不断认识规律,不断推进理论创新、实践创新、制度创新、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。

《规划》明确指出: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,以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为关键,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,整合社会资源、激发社会活力,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,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,进一步实现老有所教、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,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。其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、拓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、加强老年教育支持服务、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、促进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等5项主要任务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计划、老年教育机构基础能力提升计划、学习资源建设整合计划、远程老年教育推进计划、老有所为行动计划等5项重点推进计划,需要各级老年教育机构打破因循守旧的思想,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,不断突破,不断创新,以改革精神完成新时代赋予老年教育的光荣使命。

二、创新发展必须因地制宜、从实际出发

我国幅员辽阔,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、老年教育发展的实际存在差异。创新发展要面对现实,立足现状,从自身实际出发,精准发力,创新发展。如渭南市老年大学通过每月一次党课和公开课的形式,加强对学员的政治思想引领,实现教育与教学相结合。通过对教师的量化考核、薪酬的差异化发放等形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通过一校一策的管理办法,拓展老年教育阵地、实现资源共享等等都是他们通过充分调查研究,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市情出发,从学校的校情、学员的学情出发,因地制宜,因事施策,改革一条,成功一条,创新一次,成功一次,确保创新之路稳妥而健康的发展。

三、创新发展是老年教育的长期任务和永恒主题

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新时代对老年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,老年教育的服务对象、主要工作任务、重点推进计划都在不断发生变化,尤其是随着社会文明进步,老同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断提升,来校学员的文化程度、男女比例、知识需求也在不断变化,这就需要各级老年教育机构根据老龄人口情况、时代环境、承担任务的重点,及时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,积极适应新时代、新任务。

 

 

作    者:李新珂 渭南市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

电子信箱:269406258@qq.com

通讯地址: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前进路北段226号

邮政编码:714000

 

 

2018年8月25日 11:46
浏览量:0
首页    教学研究    浅议以改革精神推进老年教育创新发展